2022年4月21日,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上首次提出全球安全倡议。这一重大倡议回应世界共同安全关切,邀请各方携手同行,协力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,赢得国际社会高度赞赏和支持。一年来,从走进国际视野到扎根国际舞台,全球安全倡议已成为世界共享共用的宝贵财富。
【资料图】
应时而生,全球安全倡议胸怀天下
当前,世界之变、时代之变、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。面对“世界需要什么样的安全理念、各国怎样实现共同安全”的时代之问,中国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、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,郑重交上中国答卷。
全球安全倡议于世界变乱之际彰显担当。当今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,大国博弈日趋激烈,地缘政治冲突硝烟再起,军备竞赛卷土重来,各种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问题层出不穷、交织叠加,全球和平赤字、发展赤字、安全赤字、治理赤字不断加重。面临多种风险挑战和多重安全困境,遮眼捂耳的鸵鸟心态不仅于事无补,更将雪上加霜。“安危不贰其志,险易不革其心。”全球安全倡议诞生于国际安全的多事之秋,就是要直面风高浪急的安全形势,应对严峻复杂的安全挑战,引领国际社会在惊涛骇浪中勇毅前行。
全球安全倡议于世界迷茫之际亮剑破局。安全是主权国家的首要目标和国际社会的共同关切。然而,个别国家当前大开历史倒车,以冷战思维、零和博弈的旧思维,变本加厉搞集团政治、阵营对抗,鼓噪大国战略竞争,以牺牲别国安全来谋求自身安全,加剧国际安全困境,成为世界最大乱源。各方为确保自身安全,纷纷大幅增军费、扩军备。英国国际战略研究所(IISS)发布的《2023年军事平衡》报告显示,2022年全球军费开支高达19786亿美元。根据当前趋势,未来5-10年,预计全球军费开支规模将持续扩张。但各方越追求安全,安全似乎反而越来越远。如何寻求理想的安全之道,各方都深感焦虑和困惑。全球安全倡议强调,只有基于道义和正确理念的安全,才是基础牢固、真正持久的安全。为此,倡议坚持共同、综合、合作、可持续的安全观,倡导走出一条对话而不对抗、结伴而不结盟、共赢而非零和的新型安全之路,以新思路、新方案为世界和平与安全带来新动力、新希望。
凝心聚力,全球安全倡议面向各方
全球安全倡议自提出一年来,已赢得8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赞赏支持,写入20多份中国同有关国家和组织交往的双多边文件。国际社会的积极响应和广泛认可,与这一倡议拥抱世界、开放包容的格局胸怀密不可分。
全球安全倡议面向世界,坚持开放包容、相互尊重。习近平主席在双多边场合多次表示,中方愿同各方一道,推动全球安全倡议落实落地。全球安全倡议的提出,不针对特定国家,不排斥特定一方。任何愿意加入倡议、真心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家都会受到热情欢迎。全球安全倡议的推动,无关国家大小、强弱、贫富,无关制度、宗教、文明差异,各国的安全利益彼此平等、正当合理安全关切都应得到重视。全球安全倡议绝不搞封闭排外的“小圈子”, 绝不搞拜高踩低的“贵宾制”。
全球安全倡议向各方伸出双手,呼吁团结合作、互利共赢。中国欢迎和期待各方参与全球安全倡议,这不是充门面、做摆设、装样子,更不是找棋子、争输赢、较高低,而是希望凝聚世界各国合力,以合作谋和平、促安全。在推动落实全球安全倡议的过程中,中国将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,积极开展与各国及国际、地区组织的双多边安全合作。中国将秉持安全不可分割原则,把本国安全同各国共同安全结合起来,不断扩大利益汇合点。全球安全倡议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,不认可单打独斗逞英雄,不容忍独断专横谋私利。
务实笃行,全球安全倡议惠及世界
全球安全倡议正由理念走向实践。一年来,这一重大倡议应对全球安全挑战、实现世界长治久安的价值与作用得到充分彰显。
全球安全倡议的实践成果振奋人心。2023年以来,中国相继发布《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》文件和《关于阿富汗问题的中国立场》文件,在全球和地区热点问题上积极作为,提出综合施策、标本兼治的解决方案,用具体行动落实全球安全倡议,汇聚国际最大公约数。3月,沙特与伊朗北京对话取得重要成果,两国宣布恢复外交关系,为地区国家通过对话协商化解矛盾分歧树立榜样,为动荡不安的世界提供重大利好,成为全球安全倡议的一次胜利实践。
全球安全倡议的行动指南清晰详实。今年2月,中国发布《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》,进一步阐明倡议的核心理念和原则,明确20项重点合作方向及5大类合作平台和机制。《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》具备极强的行动导向,强调坚定支持联合国安全治理核心作用,努力促进大国协调和良性互动,积极推动对话和平解决热点问题,有效应对传统与非传统安全挑战,不断加强全球安全治理体系和能力建设,从而为倡议走深走实以及与各方对接各领域、各层次安全议题合作进一步指明方向,做出战略部署和具体规划。
和平是全人类的永恒期望,安全是全世界的不懈追求。全球安全倡议直面世界之变、回答世界之问、凝聚世界之力,是属于世界的宝贵财富,必将推动国际社会携手迈向持久和平、普遍安全的美好明天。
(金晨祎 作者单位系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战略研究所)
标签:
Copyright © 2015-2022 东方经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沪ICP备2020036824号-8 联系邮箱:562 66 29@qq.com